今年以來,灌西投資公司以推動技術攻關、創新創造發明、培育工匠精神、促進節能降耗等內容,在全公司各條戰線迅速掀起勞動競賽熱潮,激發廣大職工勞動熱情和創新活力,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公司高質量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。
比業務,賽技術技能
“‘薪火灌筑 匠星西傳’師徒結對擂臺賽”正式開始!一聲令下,該公司理論“師徒講堂”和實踐“技能比武”正式拉開序幕。參賽選手個個神情振奮,動作嫻熟,比賽現場火熱而緊張。從結晶池修整池堰、土塘清淤的日曬制鹽傳統技藝比拼,到實操雙重互鎖正反轉控制線路的現代電力布陣,再到理論考核的專項比拼,大家個個都全力以赴,力爭在每一項競賽中大顯身手。
“技能比武,讓我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在哪里?如何精進技藝?如何解決生產現場出現的新問題?”公司技術能手陸剛激動地說。
公司工會找準基層分會融入管理、發揮作用的切入點,以夯實基礎管理為重點,突出“一點一崗”選樹培育,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。
比創新,賽創造能力
為何成為產業工人?五星級員工祝星星的解釋樸素卻堅定:“身為一名鹽場人、退伍軍人,我就是覺得,須當傳承弘揚老一輩產鹽人的優良傳統,為家鄉做點貢獻。”這是在勞模創新工作室里產業工人進行交流研討時的一幕。
科研和實踐是創新的源頭活水,既需要產學研深度融合,也離不開一線生產中的發明創造。祝星星帶領團隊立足鹽業發展難題,以“五小”競賽為載體,爭創“三組聯建樣板灘”、探索淮鹽制作技藝非遺工坊建設、智能化扒鹽機研發等,從職工的一個個奇思妙想的“金點子”、破解瓶頸的“小技巧”開始,向產業高新化、智能化新質轉型。
比效率,賽職業精神
濃度、鹽質、鹽色……,安陸然細心記錄著從每塊格子到每個班組的原鹽生產數據。眼下正是原鹽生產的關鍵時期,作為一名黨員、片區管理人員,他深知肩上的責任。加強原鹽生產巡查,他必須沖在前,給員工打個樣。
想打好樣,并非易事。落后班組硫酸根離子太高、池鹽質量不穩定等因素,他看在眼里、急在心上,根據時間節點和任務量,依據產量高低等因素進一步細化工作標準、嚴控除硫工藝,耐心地請教技能專家,主動靠前找數據、跑現場、優化班組管理,抓重點、找問題、解難題,使班組各項工作環環相扣,生產運行高效穩定。他管理的一片區,帶動班組“小改小革”的緊繩動滑輪等多項創新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節約了生產成本,年產鹽從77000噸提高至81000噸。(西宣)